法國導演François Truffaut於1975年完成的片子,名氣雖不及他另外幾部影史經典來的大,但其中成功塑造出的女主角Adele的形象,到如今到還是為眾人所津津樂道。

去年金馬影展看的一部日本片《誰是卡謬》,內容講一群電影系的大學生以《異鄉人》為腳本,在拍攝畢業作品期間所發生的一些人事糾葛。既然是講電影系的學生,其中勢必會用一些經典電影橋段作為隱喻,像是學生們暗地裡戲稱指導教授為《魂斷威尼斯》的男主角;諷刺導演的女友花痴的行徑像極了《巫山雲》的女主角等等。

以電影系學生為主角的劇本總是很有趣的,就算故事本身無聊透頂,但對於愛看電影的影迷們來說,可以間接從導演身上獲得一些私密的訊息,就像是聽了一場導演自白「我的荒島電影」。

一部電影的觀點難免有限,這倒也無妨,多看幾部電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還能順便認識更多別人口中的經典。就像聽到喜歡的樂隊翻唱了一首tribute,你就會去找出原唱的那種意思,然後你就會發現,「Radiohead的creep果然是經典啊!」

找找網路資料,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因為《巫山雲》本身似乎不怎麼紅,所以能看到的中文資料也滿有限的。『蔡明亮說,第一部看到的楚浮電影是「巫山雲」,看完後感覺很迷惘、眼睛水汪汪的,就像初二時看瓊瑤的「窗外」一樣。』 

我沒有看過《窗外》,看完《巫山雲》後也沒有兩眼水汪汪,畢竟沒有那種藝術的修養以及全然的感性。倒是大多把注意力放在Adele的爸爸是法國大文豪雨果身上,看片前完全沒有預料到竟然是一部真實改編的電影。片中Adele曾拿出弟弟為全家拍攝的照片,也有講到溺水早逝的姊姊,在加拿大的期間,為了錢也為了不被承認的愛情,利用書信和父親一來一往的交談。她一方面屢屢被平森中尉拒絕羞辱、另一方面,精神上也一直被姊姊的死亡糾纏著,讓我們看到瀕臨崩潰的女人是多麼的恐怖,自貶身價地使用一切的手段只為了讓愛人回心轉意,無奈平森是個無情(且正常)如Mr. Wickham的軍人,看見Adele就像看見洪水猛獸一般(不過她在繼續胡鬧下去,他真的只能喝西北風了)。即使如此,Adele還是傾其所有財產來到巴度這個陌生的中東國家,不過故事到了最後,她真的分裂了,平森小心翼翼的尾隨她,怕一見面又是沒完沒了的糾纏,但是他發現Adele已經不認識自己了,他看著她從身邊走過。

片末,摘出了片中曾出現過的畫面,那是這個女子站在海邊的礁石上,說著︰也只有我,能為你跋山涉水而來。巫山雲這名字取的還真巧妙,既有寓意又美觀,想必是取元稹的七絕,「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就連對中國古典文學冷感的我也牢牢記得了這幾個字。很淺顯易懂的一首詩,高中上課時一聽,就立刻被感動了。尤其三四句,很不同於其他的古典詩詞,相當直接的就搔到我內心的癢處了,是一種熾熱但又內斂的情感哪...。

瘋狂追隨愛人的Adele也在獨宿的時候寫下不少的日記,日記、法國女人、改編成電影,這些都跟《Henry and June》(電影《第三情》)有異曲同工之妙。唉,不過陳蒼多的譯本讓我看的好疲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os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