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12~2014三年的空白,就以這篇2014年終片單敲響我回歸痞客邦的序幕吧!
(有人聽得見嗎)
 
 

1.      性愛成癮的女人 Nymphomaniac, 2013

不分上下集,兩部合在一起討論才能成就這部片的偉大。

經過了極度壓抑、極度耽美的《驚悚末日》後,丹麥導演Lars Von Tier宛如火山爆發,終於再度提出一個驚世駭俗,乍看甚至有些譁眾取寵的題材--關於一個女性癮者的一生。狂亂畸形的情慾片這世上不少,就連 Lars Von Tier 本身也拍過,不過,在看完這五小時的長篇鉅作後,你會驚訝於自己所獲得的,已經遠遠超出感官享受,故事中過多的肉體,彷彿只是為了過濾出最後的靈魂之光。Lars Von Tier 不論從作品,還是他本人的行為以及諸多傳聞,都遊走在刀鋒邊緣,不難看出他這個人不容於俗的叛逆性格,雖然作品題材各自不同(真的很佩服他的博學多聞),但隱含的思想不外乎是抨擊這世界的偽善以及各種既得利益者,在他的世界裡,惡行非絕對之惡,而善心也非純然的善,在他的電影中,這兩者最終常常扭轉。


就像本片第二部後半一位爭議性的角色,在故事中得到了同為「不正常人」(只因他們對性的渴望不被世俗認可)的女主角的諒解。這種與他人化敵為友的劇情出現在 Lars Von Tier 的電影中,何嘗不是一種溫柔呢?女主角在無止境重複散步的行為中,終於在一次意外的路線中尋得了自己的靈魂之樹,那孤高卻掙扎的姿態,一路狂飆的激情演出至此踏上了至高平衡點,終於有那麼一瞬間,她感受到了平靜。而感受到她的感受的觀眾我,差一點就流下珍貴的眼淚。

當然,變態的導演總能把故事導到變態的境地去,這部戲的結局先是賞了女主角一巴掌,而後賞了觀眾一巴掌,在此便不贅述,相信看完的人應該都會對這結局感到嘖嘖稱奇(並且不解吧)。

身為一位雅俗共賞的作者導演(雖然拍片很自爽,但觀眾的進入門檻其實很低,基本上還是個很會把故事講得活色生香的導演),光看他在片中對宗教、性愛、釣魚、費氏數列、巴哈還有一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胡謅濫扯(很像一個韓綜節目The Beatles Code),也是此片除了演員們猶如馬戲團式的特技表演奇觀外,最神的地方。有時候,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而笑。

注: The Beatles Code是韓國電視頻道Mnet製作的談話綜藝節目,每集會找來兩組藝人,用極瞎掰的方式提出兩組來賓間的共同點,或稱平行世界理論。
 
 
2.      去死吧!啦啦隊 All Cheerleaders Die, 2013

這部片的核心概念真的是B得好有質感、好有誠意。為B而B,拍得B中B,方為人上人!
好想收藏,好想回味。後來發現 Caitlin Stacey 可能是個比 Emma Watson (她們長得有點像)還要 Feminism 的Feminist ,認真力行解放乳頭的工作,且不斷提及自己bi-sexual的性傾向(不過早就有個感情很好的伴侶Lucas Neff,這兩人很愛放閃),並且還建了她自己的女權運動網站 Herself.com 網站尺度挺大,第一篇就是 Caitlin Stacey 自己的專訪,並且毫不羞赧於展現自己的身體。只消看一眼這女人的twitter,就能理解Caitlin Stacey被封為網路流氓不是沒有道理。

之前寫過的文: 10 Things I Love About All Cheerleaders Die

Caitlin  


3.      星光雲寂 Clouds of Sils Maria, 2014

若有機會重看此片,絕對要留下一紙心得,只因太愛此片,但又無法全憑記憶論斷此片。Oliver Assayas 在本片中玩弄出一種古典與新潮並濟的質感,在現實與虛幻、過去和現在中激盪出最恰到好處的曖昧感。國際知名的女明星要重新演出 20 年前讓自己一炮而紅的舞台劇,只不過她拿到的,不是當年她縱情演出的女主角角色,而是迷戀年輕女主角的女上司一角,難以認同此角色的她,常常與年輕助理對詞對到開始爭辯兩人的價值觀,甚至拉扯到兩人關係現狀,讓螢幕外的眼睛發覺這兩人間的情愫竟然和劇本中的發展如此相像,卻又有點微妙的不同。戲裡戲外的對映,再加上大家並不陌生的 Juliette Binoche 和 Kristen Stewart 本人形象,讓這部電影產生了奇妙的寓言性和後設味道。

這部片中的對話出現了兩次以上的 Ambiguous,或許某方面解釋了戲劇這件事本身的後設性吧。 而不論是恩主與忠僕相濡以沫的情感,或是某角色的翩然離去所帶來的討論空間,竟讓我想起了《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覺得有趣。

女人間的對話,總是很有趣,無論是和立場不同的女人,或是和自己的對話。驚覺 Assayas 竟如此懂得拍女人。Kristen Stewart 終於找回了自己的靈氣,也同時丟開了童星/青少年偶像的沉重包袱。

後記:2/21得知 Kristen Stewart 以本片拿下法國凱薩獎最佳女配角,特呈上一圖以表支持。

Sils-Maria2  
 
 
4.      真愛每一天 About Time, 2013

真的好愛這部片! 聖誕節時在家看著電視上重播的《真愛每一天》,就算一個人也不覺得寂寞了。

編導是《愛是你愛是我》的編導 Richard Curtis,他還寫過萬年經典不敗款《新娘百分百》(剛剛打錯字變成新年百分百,或許中港台應該來拍一部賀歲片啊),所以這部電影極盡所有浪漫之能事。不管是宅男變身求愛男,或是男孩和家人間(尤其是與父親)的羈絆,我不曉得男孩們會怎麼看,但這部戲裡頭發生的,都是女孩子夢寐以求的橋段!

每當 Domhnall Gleeson 看著 Rachel McAdams ,背景緩緩響起 Mid Air 這首歌的前奏時,俺心都不免為之糾結,更別提 How Long Will I Love You 這首煽情度破表的催淚歌了。奇妙地,最後我同時化身為男女主角,同時以男女主角的身份愛著對方(其實就是兩個人我都好愛這樣),這部戲總能讓我感到愛意滿溢,好想也這樣好好地過生活。

 


5.      KANO, 2014

唯一讓我在戲院哭了兩次,2014唯一讓我覺得好看且驕傲的國片。KANO其實可以被挑剔的地方很多,但對我們來說,卻是無可挑剔的。


 
6.      絕美之城 The Great Beauty, 2013

費里尼不在了,馬斯楚安尼不在了,但羅馬還在。而這絕美之城,無論何時看,都是不朽的。

 
7.      鬥志零分女挫兵 Zero Motivation, 2014

2014 金馬影展的意外收穫,最喜歡這種古靈精怪的片子。但你也千萬別把他當成《報告班長》系列的遊戲之作,導演刻意安排劇情分成三個章節,但內容其實環環相扣地非常嚴謹,角色塑造鮮明,有些卡通化但卻處處可對應到你我的人生體驗,看著看著就愛上了這些各形各色的活老百姓女兵們。認真的說,這部戲諷刺的內容其實滿犀利的,端看你要不要這麼認真看待囉。誰說女導演不夠幽默!



 
8.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2014

喜歡片中層層堆疊的詩意,喜歡 forever and ever 的 Ralph Fiennes。喜歡電影坦然迎來不得不的舊時代瓦解,其實骨子裡卻隱隱讚揚著某種失傳已久的浪漫騎士精神。



 
9.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2013

一直都很喜歡 Abudellatif Kechiche 鏡頭下的移民社會和小人物群像,這次他選擇改編漫畫著實讓我感到喜出望外。雖說是改編,事實上只是借用了漫畫中的角色而已(類Fan Fic?),電影成品仍然很有導演自己的感覺,只不過這次更從單一角色深入探討愛與慾望,社會與階級,理想和生活這些問題,光是這點就足以解釋我為甚麼喜歡這部片了吧。

Kechiche 和 Lars Von Tier 一樣,是名自信的創作者,他們都不害怕製造話題,也都一次次地把自己和演員逼上極限之路...。當時未滿 20 歲的新人 Adèle Exarchopoulos 獨挑大樑演出同名主人公,不論是詮釋深陷情慾掙扎中的懵懂少女,或是疲憊不堪的茫然輕熟女,皆能到位。

或許礙於社會風氣,台灣演員成熟期都來得相對晚,不禁擔心沒有好的表演者,才是我國電影的最大危機...。(因為好演員可以拯救爛故事)


 
10.  東京小屋的回憶 小さいおうち, 2014

絮絮叨叨、瑣瑣碎碎卻又流露出人性溫暖已成為日本通俗家庭劇代表,這齣表面上以女主人外遇為主軸,實則描寫被二戰所影響的日本社會的電影,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日本,以及他們內部本身對戰爭/犯行的矛盾,甚至是懺悔和寬恕對他們而言的價值,在這部電影中被重重地提起但輕輕放下了。

或多或少,每個事件都存在未被理解的事實,有些被片面挖掘,有些被埋藏,好多電影提醒我這一點,讓我想要更成熟地去面對這個世界。

之前寫過的文: [日影] 東京小屋的回憶
 
 
 
 
11.  女子漢的顛倒性世界 Jacky In The Kingdom Of Women, 2014

整部電影用荒唐來詮釋一個偏差的價值觀,故事是灰姑娘的老梗迂腐劇情,但角色性別全部異位!就當我覺得新奇有餘而深度不足的時候(奇怪,我有要求過深度這種東西嗎?),導演最後最後一幕的cut,真的是給了我一個好大的but!於是,這好布妮妮的fantasy滑入了我的2014佳片寢宮中。

你不得不佩服 Charlotte Gainsbourg 挑片的眼光。



12.  搖滾新樂團 Beck, 2010

這部漫畫改編的作品竟然都已是2010年的東西了。多年後看Beck,仍能喚回當年那個熱衷搖滾的靈魂,提幸彥獨特的節奏感配上漫畫本身分鏡就很有電影感的Beck真是合到一個琴瑟和鳴的境界。而且,我本來不相信能有和漫畫角色長的這麼像的真人,結果水島斐呂、佐藤健、桐谷健太...等人活脫就是漫畫中的Beck!連氣質也都校準到像是先有演員才有這部漫畫(但不是)。

去年還有一部影像化後很棒的《寄生獸》,誰說漫畫是娃娃書!(就是俺爹)


 
13.  黃金時代 The Golden Era, 2014

對於許鞍華會端出這樣的菜,真的是完全意想不到,沒想過一部傳記電影竟會用如此高難度且高風險的方式呈現,那事前的功夫得下多少啊。電影的路上真是沒有極限。
而且這部片居然就這樣在台灣上演了,這也讓我意想不到啊。





以下是覺得很有特殊性,或是很喜歡但沒有特殊性的(憑甚麼這樣貶人):
 
14.  盲 Blind, 2014

這部片好美,女主角雖然是名盲人,但是她看到的世界卻是無限可能的,意識與現實的轉換充滿了刺激感,但同時保有冷冽的平靜。Eskil Vogt 是名純熟的編劇,更是一名前途大有可為的導演。


 
15.  露西Lucy, 2014 / 肌膚之侵 Under the Skin, 2013
 

這兩部科幻片皆由新一代科幻女傑 Scarlett Johansson 獨挑大梁演出。電影上映後,《露西》招來兩極的評價,我個人是滿喜歡 Luc Besson 的歡樂方程式,將物種演化和母性貫穿整個人類歷史,其實要不是最後的USB太荒謬(),其實我還滿感動的。但USB若解釋即使 Lucy 已演化成無限可能,但目前人類還是只能用這種方式傳承智慧 。

《肌膚之侵》則是部大異其趣,表面完全不科幻的科幻哲學電影, Scarlett Johansson 若是由 Lucy 昇華為神,那麼這部電影則是讓她又轉化為人。若整部電影對你來說有點不知所云(先承認其實就是我自己!),但捕捉男性的名場面卻是2014年最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幕。



16.  白日夢冒險王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2013 / 記憶傳承人 The Giver, 2014

當 Kristen Wiig 唱起 A Space Oddity,而 Ben Stiller 用慢動作拔足狂奔的那刻,我就知道我淪陷了,而這部電影的結局--神秘的第 25 格膠片,則是送給世界上 99.99% 的笨笨的最好禮物。

雖然《記憶傳承人》電影拍得只能算是四平八穩,不太精彩,可它主旨其實和《露西》非常的像,都有打中我的感性點。雖然人類的歷史只能在捲筒衛生紙上留下一頁(or一張,by Emma Stone from the movie《鳥人》),但這部歷史的記載內容,卻已經大到無法用時間來衡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os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