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之子 Saul Fia

關於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那段歷史,我們都略知一二,它太巨大,我們不可能轉頭視而不見,並且透過文學的勾勒和紀錄的傳承,使我們對那時期的殘酷血腥有著各自不同的想像。

但《索爾之子》要給觀眾的,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大片歷史,而是大時代巨變下的小人物細節切面。

鏡頭到哪都跟著主角索爾,攝影全程大膽地使用淺焦加上大量長鏡頭,令觀眾著實被困在他的第一人稱視角當中,這情況亦與被自己猶太血統所困的索爾處境如出一轍。我們和索爾一樣看不了太遠,猶太血統彷彿罪人烙印,擺脫不了身後的一抹紅字,將死之人又何需遠瞻。索爾終日在集中營內工作,做的是撿拾那些猶太同胞進入毒氣室前所脫下的衣服,以及清理眾多屍體所留下的汙穢,他每天看到數以萬計的屍體已經再也沒有特殊情緒,認為自己已隨著靈魂死去,直到一個倖存的男孩出現,然這男孩隨即在他眼前遭受二次迫害身亡,這才敲醒了他心中渴望救贖的警鐘。

索爾私藏男孩遺體並且在險境中不斷尋找猶太拉比,這過程是懲罰也是昇華,懲罰日復一日重複著相同工作情感麻痺的自己,昇華在無間輪迴見識過地獄惡景的乾涸靈魂,故事借用希臘神話中不斷試著把巨石推上山頂卻又不斷失敗的西西弗斯去理解一個將死之人最後的執著,西方思想還是逃不開自我救贖的命題。

但索爾的救贖為什麼是孩子?一個他宣稱是自己兒子卻又被眾人議論真實身分的猶太男孩。在整個故事裡,也只出現過兩個孩子(全片甚至沒有年輕男子),究竟是誰的孩子並不真的重要,索爾四處奔走尋找猶太拉比也並非濫情和憐憫,而是像《人類之子》呈現的,孩子的純真和生命力就是人類對後世的仰望,對成人來說那是一個純淨無瑕的原點。至於是黑髮猶太人或是金髮高加索人,最後也都不重要了,因為偏見和藩籬還不存在於他們的理解中。

光看本片的第一個鏡頭就能看出這個團隊想要拍出一部不平凡戲劇的企圖心,只不過這則真摯的故事被包裝在過度形式化的影像裡,對我來說並非最好的入口方式。我喜愛這個故事的初衷和想法,但卻無法享受這整個消化的過程。不過《索爾之子》確實補足了我心所欠缺的歷史想像,因此,仍是值得觀看學習的人文佳片。

 

arrow
arrow

    chaosp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